公司联系人:刘儒发
手机/微信:13661266158
联系QQ:46640822
传统避雷针方式防雷存在的问题,主动抑制雷电装置技术优势
传统避雷针方式防雷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直击雷防雷装置
传统的直击雷防雷装置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常规的单支接闪杆必须高于被保护物,即使多杆装置至少也要接闪杆高于被保护物。在雷云对地放电前,常规接闪杆顶端附近已经感应了大量与雷云近地端相反的异性电荷,它的电场强度超过附近被保护物体与雷云之间的电场强度,从而引导雷云直接对其放电,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接地装置泄入大地,使被保护物体避免或减少遭受直接雷击,即起到“引雷入地”的作用。它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于1750年发明的,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被全世界广泛应用。
二、传统直击雷防雷装置存在的问题
1、对引下线、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有严格要求。造价成本高,隐蔽工程施工技术难度大。
2、雷电流泄放时可能造成反击,入地后形成瞬间跨步电压危害。
3、接闪瞬间静电场的陡变及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会在较大范围内产生感应雷击。
4、遇到超强雷电流难以泄放。
5、保护范围有限。保护半径一般仅为架设高度的1.2--1.5倍,对一些防雷重要区域安装使用受到限制。 基本上只能保护建筑物本身,对空旷区域不起保护作用,同时对室内电子产品起不到保护作用。
6、防雷设施安装后,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尤其是隐蔽工程。每年一到两次的防雷检测,不能发现防雷设施的“亚健康”状态,仍然面临雷击风险。
7、浪涌保护器的劣化状态仍然威胁着控制系统的安全。
8、安装成本较高,维护难度大。特别是对一些特殊防雷场所安装难度大,甚至无法安装。
避雷针为什么不能阻挡雷电的“袭击”?“其实,避雷针并不避雷,它对雷电只能起到拦截作用。“避雷针”作为一个翻译词,在气象上的表述并不准确。1750年前后,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在英国的标准中被称为“雷电·导体”,可是被译为中文时却不知为什么变成了“避雷针”,好像有了它就能避开雷了。“这是一个误区。它的正确名称应该叫‘接闪器’,顾名思义接闪器就是拦截雷闪的。拦住了叫拦截成功,没拦住叫拦截失败”。为此,最近修订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便将避雷针更名为“接闪针”。当接闪针安装在建筑物的顶端时,会与建筑物形成一个保护角,接闪针越高,它与建筑物形成的角度就越小,所保护的范围也就越窄。接闪针的工作原理,当云层聚集了大量的雷电后,电荷会如同流水一般向下倾泻。等电荷接近地面时,会聚集成一个球状体,如果此时球状电荷正巧打在避雷装置上,电流就会顺着钢筋往下走,从而达到避雷的效果。
但现实的情况往往不那么“凑巧”,当雷电落入地面上空后,接闪针只能将雷电从建筑物的顶端引流到地面,而雷击的方向却并不固定,一旦打在建筑物的侧面,没有避雷装置的地方,就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损害,并且越高的建筑物遭到侧击的几率就越大。“欧洲第一塔”莫斯科奥斯坦金诺广播电视塔,仅在4年半的时间里,就遭到了143次雷击,雷经常打在莫斯科电视塔侧面中间的位置,从而引发塔身部分受损。
主动抑制雷电装置技术优势
雷安通主动抑制雷电装在自然环境大气电场和雷云感应下,聚集空间电场的能量在设备中快速电离出高浓度的正负离子,正离子中和云层底端的负电荷,负离子中和地面感应的正电荷,从而消减云地之间的电势,阻断雷电先导的形成和发展,利用改变雷云电场技术实现大面积防止雷击产生的目的,有效抑制雷击对地面的危害, 可以在保护角不低于 85°范围内有效阻止直击雷的发生;实现安装高度10~14倍保护半径大范围内无直击雷发生。雷安通主动抑制雷电技术完全改善了避雷针雷电防护的缺陷。
1、 传统接闪杆装置是采用自身引雷入地方式使被保护物免遭雷击,保护范围有限。
2、 本系统是作用于云地电场的干预,保护角度≧86度,保护半经可达到安装高度的14倍以上。
3、 电离空气过程中,云地雷电压95%以上被抑制,引下线上的残余电压很低。对接地无严格要求,在人工模似施加雷电脉冲放电测试中引下线串接500欧姆电阻可照常工作。
4、 可大幅度减少雷电感应灾害。由于本装置抑制了直击雷发生,避免了雷电能集中瞬间释放产生的强雷电波,故可大幅度减少电器设备的雷电波侵入造成的损失。
- 上一篇:防雷检测是强制的吗 防雷检测是什么部门验收的
- 下一篇: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及防护措施